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62篇
神经病学   14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8篇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Rho GTP酶激活蛋白12(Rho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2,ARHGAP12)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致癫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癫痫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RHGAP12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对ARHGAP12进行定位。结果ARHGAP12定位于神经元的细胞膜;在癫痫模型中,ARHGAP1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5,**P <0. 01)。结论 ARHGAP12定位于海马神经元的细胞膜;在小鼠PTZ癫痫模型中,ARHGAP12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癫痫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急性脑梗死一致公认的治疗方法有2种:卒中单元,即综合处理;溶栓疗法.溶栓疗法包括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2种.颅内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已有报道[1~3] .本文就脑血管溶栓后同时直视下动脉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成功抢救1例年轻急性脑梗死的初步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胸锁乳突肌(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1例MND患者及349例非MND患者的临床和肌电图资料。结果MND组SCM肌电图异常率(60.3%)显著高于非MND组(4.6%)(P<0.01);确诊级MND患者SCM肌电图的异常率(77.4%)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级(均P<0.01);MND组中,SCM肌电图的异常率(60.3%)低于上、下肢体肌肉的肌电图(93.2%、84.4%)(均P<0.001);MND患者SCM肌电图异常以自发电位(42.5%)和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43.2%)最为常见;MND组有延髓症状者SCM肌电图的异常率(71.7%)明显高于无延髓症状者(54.3%)(P<0.05)。结论MND患者SCM肌电图异常率及其特异性高,为延髓肌受累的指征,有助于MN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方法 受试者取卧位,应用CHEP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49.5℃和54.5℃)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标准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和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级;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级.于记录点记录到3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Pz/P1000.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7.5)、(1.7±0.4)m/s,分别与Aδ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结论 CHEP能较为稳定、可靠地引出,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Aδ纤维和C纤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CMT1A和CIDP患者各30例,记录临床资料、电生理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H反射)、神经功能等级评分等,部分患者行臂丛和腰丛的磁共振影像检查,分析比较结果。结果:CMT1A患者的正中神经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1.10±10.60) m/s, CIDP患者为(31.52±12.46)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 CMT1A患者中约43.3%(13/30)未引出尺神经F波,明显高于CIDP未引出F波的患者比例(4/30,13.3%),χ2=6.65,P=0.010。在可引出F波的患者中,CMT1A组患者的F波潜伏期为(52.40±17.56) ms, CIDP组为(42.20±12.73) ms...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是一类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卒中亚型,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其发病和预后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opE)是一种重要的脂质转运蛋白,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脂质代谢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相关性的研究不断增加,本文就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流行病学、发病特点、预后、治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1例重症肌无力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中年男性患者,既往肾肿瘤切除病史,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并对其进行药学监护。因患者哮喘控制欠佳,为重症肌无力一线治疗方案即溴吡斯的明的用药禁忌,且糖皮质激素用药初期可能引发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方案需要多重考虑后制定。临床药师通过文献调研,利用药学相关专业知识,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筛查用药合理性,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依从性宣教。临床药师为医师及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比较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初发或复发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81例颅内动脉狭窄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缺血性卒中占41.98%,比较初发组和复发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初发组糖化血红蛋白(5.61±2.02)%,复发组(6.73±1.43)%,P<0.05;初发组糖尿病比例23.40%,复发组50%,P<0.05。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总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病史、心房纤颤、家族史和吸烟史)低度相关,r=0.245,P=0.028。Logistic回归示白细胞计数(大于7.03×109/L)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OR=0.123,P=0.028,95%可信区间0.019~0.797)。结论颅内动脉狭窄致复发缺血性卒中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比例更高。白细胞计数是中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